液壓機液壓油箱設計
1 箱頂、通氣器、注油口
油箱的頂部結構取決于它上面安裝的元件。當箱頂上安裝泵組時,頂板厚度為側板的四倍,以免產生振動。
箱頂上一般要設置通氣器、注油口,通氣器常為附帶注油口的結構。取下通氣帽可以注油,放回通氣帽即成通氣過濾器。通氣過濾器的網眼應小于250,過流量應大于20L/min,過濾精度不小于40
,其容量應為液壓泵容量兩倍。
油箱箱頂上的螺紋孔應該用盲孔(不通孔),以防止污染物落入油箱內。
油箱箱頂與箱壁的連接細節見參考文獻[6],圖7-67。
2 箱壁、清洗孔、吊耳(環)、液位計
當箱頂與箱壁之間不可拆連接時,應在箱壁上至少設置一個清洗孔。清洗孔的數量與位置應便于用手清洗油箱所有內表面。清洗口蓋板應能由一個人拆裝。清洗孔蓋板應配有可重復使用的彈性密封圈。
清洗孔蓋板法蘭蓋板細節可參見參考文獻[6],圖7-66所示。
清洗孔尺寸、法蘭蓋板及密封件的細節可參見參考文獻[6],圖7-66,表7-20。
為了便于油箱搬運,應在油箱四角上方焊接吊耳,對于無支腳油箱應設置起吊用孔。液位計一般設置在油箱外壁上,并靠近注油口,以便于注油時觀測液面。液位計的下刻線至少比吸油過濾器或吸油管上緣高出75mm,以防止吸入空氣。
3 箱底、放油塞、支腳
應在箱底設置放油塞(≥M18×1.5),以便于油箱清洗和油液更換。為此箱底應朝清洗孔和放油塞傾斜,傾斜坡度通常為1/25~1/20,這樣就可以使沉積物(油泥和水)聚集到油箱中的最低點。
為了便于放油和搬運,應把油箱架起來,油箱至少離地150mm。但本設計選用無支腳油箱,因此不設置支腳。
4 隔板和除氣網
油箱中,尤其是在油液容量超過100L的油箱中應設置隔板。隔板要把系統吸油區和回油區隔開,并盡可能使油液在油箱內沿油箱壁環流。 隔板缺口處要有足夠大的過流面積,使環流速度為0.3~0.6m/s。隔板結構見參考文獻[6],圖7-70 。溢流式隔板的高度不應低于液面高度的2/3;隔板下應有缺口,使吸油側的沉淀物經此缺口以至回油側,并經放油口排出。油箱結構參見參考文獻[5],表8—33不帶支腳矩形油箱。
為了有助于油液中的氣泡浮出液面,可在油箱設置除氣網。除氣網用網眼直徑為0.5mm的金屬網制作,并傾斜~
布置。如果隔板與油箱內表面之間采用焊接方式連接,則焊縫應焊滿。
5 管路的配置
1)吸油管和回油管 液壓泵的吸油管和回油管要分別進入由隔板隔開的吸油區和回油區,管端應加工成朝向箱壁的斜口。管口上緣至少至少應低于最低液面75mm,管口下緣至少離箱底最高點50mm。
2)穿孔的密封 油管常從箱頂或箱壁穿過進入油箱,穿孔處要妥為密封。最好在接口處焊接高出箱頂20mm的凸臺,以免維修時污物落入油箱。